“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抗战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次日,他在向全国各界发出的抗日通电中,这样诠释一名爱国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爱国民主人士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虽已至花甲之年,却仍然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他就是被誉为“一代名将”和“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的蔡廷锴。
1892年4月15日,蔡廷锴诞生于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今天,让我们重温蔡廷锴的传奇人生和家国情怀,以此表达缅怀和敬意。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一、曲折从军
蔡廷锴自幼家境贫苦,从13岁开始就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生活的磨难练就了蔡廷锴坚毅的性格和强壮的体魄。随着年龄的增长,蔡廷锴的眼界越来越宽。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欺侮,清政府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常使他愤恨不已。
一本《三国演义》蔡廷锴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赵子龙那样驰骋疆场杀敌报国。蔡廷锴曾先后四次投军,但因家庭、时局等原因最后都不得不被迫离去。直到1918年再次参军并担任排长后,蔡廷锴屡立战功,开始在军营中初露锋芒。
二、淞沪抗战
但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蔡廷锴为严重的时局所纷扰,深感痛苦与无奈。
1930年,蔡廷锴任第十九路军军长,被派赴江西参加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受到了严重的刺激。他回顾这一年在江西“围剿”的经历,对于“此种自相残杀的战争”甚为苦痛,而日寇入侵,国土丧失,更使蔡廷锴抚惜思今,极为愤懑。
1932年1月,日本军队在沪不断制造事端,进行挑衅活动。1月下旬,日军图谋侵占上海,要求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蔡廷锴表示,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军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
1月28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发动攻击,蔡廷锴不顾当局“忍辱求全”的指令,即率十九路军官兵奋起抵抗,淞沪抗战正式爆发。
蔡廷锴检阅即将开赴前线的战士
十九路军与日军浴血拼杀顽强战斗33天,前仆后继,死伤近万人。
在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粉碎了其“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也使其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
5月5日,南京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寇侵略的淞沪抗战,是中国军队首次坚决抗击日寇侵略的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蔡廷锴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崇敬和赞颂,赢得了抗日名将的英名。
三、福建事变
1933年初,日军攻陷山海关,华北危机迫在眉睫。
蔡廷锴致电南京政府,表达率部北上抗日的决心,随时做好准备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然而,蔡廷锴却始终没有等到北上抗日的命令。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公开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决裂。
然而,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福建人民政府很快宣告解体。蔡廷锴被迫交出兵权,第十九路军被取消番号。在其后漫长的十年间,中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正当盛年的蔡廷锴却无处施展满腔的爱国热忱。
四、风雨同舟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使命感使蔡廷锴最终坚定地成为了一名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4月,蔡廷锴与李济深、何香凝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被公推为主席。
1946年5月下旬,蔡廷锴收到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从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发出的来信——
贤初先生惠鉴:
久违教范,驰想时殷。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举世和平民主之局大体已定,而前途曲折,困难尚多。目前在当局武力统一方针之下,造成东北问题解决之困难,全国内战之危机严重存在,人民权利自由到处遭受极大之摧残。扭转危局,争取和平民主之实现,实为当前之急务。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恩来与敝党代表团已于五月三日迁抵南京。奉闻民主促进会之工作,在先生指导下,民主浪潮蓬勃发展,无任欢腾。今日华南反独裁反内战、民主和平之事业,端赖各方一致合作,向所信迈进。想桂粤往日十九路旧友反独裁志士,必能在先生领导下更增团结也。恩来现寓国府路梅园新村17号,尚祈不时赐教,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专白。祇颂
时绥!
周恩来敬启
五月二十三日
周恩来的来信,使蔡廷锴百感交集,也让他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作为民促首席代表,蔡廷锴出席了会议,并当选为会议主席团成员之一。蔡廷锴代表民促发表讲话:“过去,我们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团结,已取得了推翻反动统治的伟大果实;今后,我们更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坚决的团结起来,为彻底肃清残余的反动势力,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反动阴谋,建设我们的人民民主新中国而奋斗!”
10月1日,蔡廷锴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
五、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廷锴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50年出席华沙世界和平大会,在会上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抗美援朝中,蔡廷锴被任命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积极捐款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蔡廷锴被推为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副团长前往朝鲜慰问。
1956年起,蔡廷锴长期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7年,蔡廷锴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三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
1961年初,随同周恩来总理赴缅甸进行友好访问。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因病在北京逝世。
从一个困苦倔强的青年农民,成长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蔡廷锴为建设独立、统一、富强的中国,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杰出、忠诚的爱国者的探索与奉献。
• | 民革前辈黄士衡:以教育兴湖湘 2023-02-09 |
• | 民革前辈李静之与《前锋报》 2023-02-09 |
• | 民革先贤陈劭先与文化供应社 2023-02-09 |
• | 刘良湛:中国公路交通人才的培育者 2023-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