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民革唐山市委会二十年守护长城抗战遗址纪实
日期:2025-07-25 来源:《团结报》
【字号:

编者按:7月22日,《团结报》第6版刊登了民革唐山市委会二十年守护长城抗战遗址纪实文章《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现转发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伴随着防空警报响起,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前、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内,上千名游客在肃立追思。游客们不了解的是,在二十年时间里,有一批民革党员默默守护着喜峰口的抗战烽火记忆。在民革中央和河北省委会的支持下,民革唐山市委会持之以恒资政建言,推动喜峰口抗战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让“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更响亮,让“大刀精神”在今天依旧熠熠闪光。

守护缘起 燃烧的爱国情怀

喜峰口位于迁西县滦阳镇,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奋勇杀敌,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天津《益世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永世万代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广为流传的《大刀进行曲》就据此诞生。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香凝曾作《大刀赞》颂扬29军将士们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大快人心的战绩。

喜峰口战役体现的舍生取义“大刀精神”,见证着中华民族血性抗战的烽火在此点燃。2004年8月,当得知喜峰口抗战遗址亟待保护的情况,民革唐山市委会迅速组织调研组奔赴喜峰口,一次次地在盘山路上坎坷前行,在29军血战日寇的峰峦间徒步凭吊,倾听收集老人们讲述当年勇士们挥舞大刀砍杀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当调研组寻到喜峰口长城垛口边,当年激战的子弹、轰炸痕迹历历在目,但抗战遗址年久失修,昔日大刀队抗敌的城墙残垣正被荒草湮没,英雄事迹也只能是口口相传,没有建筑来陈列史料。面对着这片曾唱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壮烈史诗的土地,调研组成员们坚定了信念,一致商议认为,“我们是长城脚下的人民,要有自觉的担当,要马上撰写报告、提案积极呼吁守护长城抗战遗址!”

2005年,时任民革唐山市委会主委蒲天惠(左三)率调研组赴喜峰口抗战旧址调研。

履职尽责 推动遗址保护工作前行

短时间内,民革唐山市委会向民革河北省委会、民革中央提出了“在喜峰口建立中国长城抗战纪念设施的建议”,并主动多方联系,呼吁对喜峰口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时任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孔小均对长城抗战遗址保护的建议非常认可,民革河北省委会参政议政部门全速推进上报工作。建议得到了民革中央的重视,2004年10月,民革中央调研组专程赴迁西滦阳镇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提案。

2005年3月,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等13名民革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在喜峰口建立中国长城抗战纪念设施的建议》,在河北省政协会议上,时任民革唐山市委会主委蒲天惠等18名民革界别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关于建设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设施的建议》;2010年3月,时任民革唐山市委会主委沈瑾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关于将迁西喜峰口抗战遗址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提案得到高度重视,迅速推动了纪念馆的扩建完善。

2005年8月,时任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来到迁西喜峰口,为何鲁丽主席题写的“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揭幕。随后,由民革中央、中国抗战史学会主办的全国长城抗战学术研讨会在迁西召开,周铁农出席会议并讲话。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蒋光鼐、佟麟阁等多位29军抗战将士后裔参加研讨会并捐赠抗战纪念遗物,抗战史研究专家学者代表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二十载情深,民革组织关注长城抗战遗址保护的步伐始终未停。民革中央以及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喜峰口视察指导工作,推动了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纪念设施的扩建完善工作,现已形成了纪念碑、博物馆、主题雕塑、钢铁长城等十大纪念设施,收藏抗战实物展品1000余件。纪念馆建设得到了长城抗战将士后代的热烈支持,郑洞国将军之孙郑建邦、冯治安将军孙女冯洁、佟麟阁将军之子佟兵、张自忠将军之女张廉云、赵登禹将军之女赵学芬等13人发布了《征集长城抗战文物倡议书》,宋哲元将军的外甥女天津大学历史系李惠兰教授、冯治安将军嫡孙冯强、赵登禹将军之女赵学芬分别为喜峰口提供大量的史料,为纪念馆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2024年4月,民革唐山市委会主委张月仙(中)率调研组赴遵化长城抗战烈士陵园考察陵园建设情况。

持续守护 影响力不断扩大

“小时候29军英雄们的后裔来凭吊,我们看到了会给他们带路。那时候没有路啊,长城上野草丛生,连个凭吊的地方都没有,当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把喜峰口的抗战遗址保护起来!”当地农民企业家张国华说道。

依托民革各级组织的关注建言,在各级中共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国华实现了这个梦想,他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累计投资达2亿元建设喜峰口大刀园和长城抗战纪念馆,同时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板栗公园和以板栗为主题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园,成为红色景区带动绿色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该地作为唐山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点位,每年接待29军后人、台湾同胞、国内外长城抗战史研究专家学者、民革党员以及来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训练的全国各地游客约30万人。

“在遗址资源保护开发中,我们得到了民革组织长期的重视和支持。”张国华说。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民革唐山市委会主委张月仙经常来喜峰口考察指导工作,并在喜峰口战役90周年之际召开长城抗战研讨会。多次组织民革党员来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举办系列学习调研活动,唐山民革驻会领导多次来喜峰口调研,关注长城抗战遗址保护各项工作。

二十载时光荏苒,民革人情怀依然。近日,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迁西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纪念碑隆重举行。活动现场,全体人员向英烈默哀,敬献花篮并行注目礼。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100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国家级长城文化公园,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被民革中央命名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2021年6月,建党百年之际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为传承发扬长城抗战精神,唐山民革在关注长城抗战遗址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多年以来,民革唐山市委会为遵化29军长城抗战烈士陵园遗址保护多方奔走呼吁,遵化长城抗战烈士陵园获得专项批复修缮基金。唐山民革2014年成立了长城抗战研究会,组织召开长城抗战系列学术讨论会,通过研究会专家和向学者收集整理长城抗战史料,开展宣传研究工作,弘扬长城抗战精神。唐山民革长城抗战研究会会长刘建国接受台湾岛内知名媒体采访,介绍长城抗战历史,为冀台青年大学生作长城抗战专题讲座,把长城抗战研究和宣传延伸得更远……

倾心竭力为先烈,积案盈箱写英魂。喜峰口“大刀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唐山民革党员,张月仙表示,未来我们要持续关注长城抗战遗址保护工作,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历史,缅怀民族英勇的先烈,履职尽责的使命永远在民革党员心中燃烧。

责任编辑:段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