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来,民革河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的领导下,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加强自身建设探索与实践,拓宽社会服务工作途径,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扎实推进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

2016年,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被民革中央确定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
持续开展主题教育。省委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将思想教育重点与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同心”思想教育、“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薪火相传圆多党合作之梦”、“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

开展系列“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
五年来,省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党员思想建设及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研究制定了《民革河北省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中共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民革十二大精神以及《民革章程》组织政治学习。围绕省委会成立60周年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制作了反映河北民革60年历程的宣传片《不忘初心,与党同行》;举办了大型主题书画作品展。

与民革中央联合举办“民族魂”美术作品联展

对抗战老兵进行摄影采访留存珍贵史料
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与民革中央联合主办了“民族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联展,赴邯郸、沧州、保定、张家口四地对6名抗战老兵进行了口述历史的影像采录和文字采访;部署开展了“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全省各级组织约3000人次参加;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被民革中央确定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为深层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会成立了参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在中共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全省统战理论征文活动中,省委会选送论文分获一等奖、三等奖各一名。

全力打造大宣传格局
加大媒体宣传和融合力度。五年来,全省各级组织在《团结报》上稿量900余篇,团结报多媒体阅报屏在省民主党派机关和中共省委统战部办公楼落地,团结报河北记者站正式挂牌,并同期举办了全省各民主党派宣传骨干培训班。河北民革网站年平均发稿量400余篇;先后开通了河北民革易信、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特邀团结报骨干记者先为民革党员任继成、翟志海、冯战洪撰写的人物通讯入选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亲历者赞——民革人物报道集》。
省委会还以换届为契机,李家庄统一战线陈列馆挂牌为“民革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民革传统教育专题辅导等系列活动,在换届伊始就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回顾多党合作历史,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稳步推动组织发展和机关工作
打造省委会与省属高校统战部长联谊会平台,并借助联谊会平台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目前全省高校民革支部由8个增至12个、新增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民革党员47人,高层次人才发展初见成效。
党员队伍发展规范。五年来河北民革共发展新党员915名,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811人,包括硕士142名,博士29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439名;新党员平均年龄38.5岁。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民革党员339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881人,大学以上学历2221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56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255人,在政府、司法部门担任处级以上实职的20人。

民革廊坊市委会成立
组织建设平稳有序。2016年1月,民革廊坊市委会成立,全省民革实现市级组织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1个市级委员会、167个基层组织,市级组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据统计,此次市级组织换届共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57名,较上届增加6名;平均年龄49.96岁。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52名,较上届增加7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29名;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高校、团体担任正处级以上职务的12名,较上届增加2名。
为保证新一届领导班子尽快进入角色,在代表大会上还以主委签约抓基层组织共建形式力促领导班子认真谋划民革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保证基层组织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定期的机关学习
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有力。省委会领导班子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修订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以及主委会议、常委会议制度。省委会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恪尽职守,自警自励,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省委会内部监督委员会出台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内部监督试行条例》等文件,内部监督机制逐渐健全。省委会机关围绕依法按章、循制履职理念,推进“五型”“三化”机关建设。五年来省委会共推荐32名干部参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中共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培训班;举办了5期新党员培训班、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党员210人次;推荐了66名民革省级后备干部队伍人选、9名省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人选、9名县处级党外干部挂职锻炼人选;先后推荐了2名机关干部担任省台联、河北中医学院领导职务。
三、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紧扣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来冀调研
推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设。省委会不断深化联络沟通机制,先后会同省政协、省工信厅、省司法局等多个单位开展联合调研,成立了参政议政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专家牵头启动了四项重点调研,已形成了《法治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根本保障》《关于京津冀金融问题的调研——如何借势京津金融资源服务河北经济建设》《先期建立京张横向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

201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来冀调研
充分发挥民革中央高层建言直通车作用。省委会高度重视高层建言直通车作用,在中共省委的支持下,就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焦点难点问题,认真谋划、积极向民革中央反映沟通有关情况,努力从国家层面争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五年来共邀请民革中央主要领导带队的调研组赴冀调研14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书面建议10篇,得到国家领导同志批示25次。《关于把北京新机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建议》促成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关于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推动了曹妃甸海水淡化前期准备工作的全面启动。《关于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的建议》促成了中国康养产业论坛的设立,在民革中央和河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围绕生命健康产业签约项目总投资达475亿元;《关于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贫困问题的建议》获得批示后,农业部为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环京津贫困带”农业扶贫行动(2016-2020年)》,并在阜平召开了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参会的京津农业企业与我省28个贫困县签订了技术援助协议、营销帮扶协议、企业合作协议共168个。

部分证书
注重提升提案、信息工作质量。五年来,在全省两会期间,省委会共提交大会发言40份,集体提案146份,其中获得省级领导批示的10份;担任政协委员的民革党员提交个人提案195份,担任人大代表的民革党员提交个人议案60余件;向省政协十一届历次常委会报送发言材料60余篇。《关于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质量的建议》等5份提案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办理事项得以落实。提案《加大河北卫视优惠政策,提升河北外宣形象》被采纳后,河北新闻出版广电局为河北卫视追加了1000万元资金支持;连续6年提交的《关于省政府应限时督办并实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提案》促成了《河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提案《推进清洁取暖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被确定为省政协2017年“1号提案”,提案督办已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工作计划。五年来,省委会共向民革中央、中共省委统战部、省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00余篇,被采用121篇。其中,3篇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单篇采用,13篇被《零讯》综合采用。省委会制定了《民革省委常委报送社情民意信息长效机制》,为推动信息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革省委副主委沈瑾在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上发言
积极参与政治协商。五年来,省委会领导同志参加中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和有关部门召开的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40余次,协商内容涵盖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河北建设、全省经济工作、“十三五”规划建议、政府工作以及重大人事事项等多个方面。2015年,在省政协关于编制河北省“十三五”规划专题协商会上,卢晓光主委就我省“十三五”时期构建生态水网问题作了口头发言。在民革中央与全国政协提案委共同承办的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相关法律问题”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沈瑾同志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作了发言。
四、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探索社会服务工作新思路

开展扶贫义诊

精准帮扶赞皇县北花园村
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省委会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精准对接帮扶资源和扶贫需求。为民革中央牵头京津冀三地民革组织在河北涞源、张北和隆化3个县的对口帮扶工作,省委会选派驻村干部并全程参与了调研和帮扶活动;在中共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经与省发改委沟通,为隆化县七家镇南营村解决了扶贫项目资金300万元。为配合民革中央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的扶贫工作,省委会与纳雍县政府签订了《民革河北省委会帮扶纳雍茶产业发展协议书》,委派民革党员任继成免费培训当地创业人才队伍,并协助整合28家茶企业组建了“贵州平远茶业有限公司”。在对赞皇县北花园村的定点帮扶工作中,省委会共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150余人次,先后组织医疗专家到村义诊500余人次,启动“主委助学基金”9600元,捐赠书籍5000余册,捐赠办公家具、学习用品等价值4万余元,争取道路维修等项目资金350余万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视察精英博爱小学

精英博爱小学正式成立
强化社会服务品牌效应。省委会以民革全党开展博爱牵手活动为契机,发起创办了面向我省革命老区县孤困女童的公益性学校——精英博爱小学并连续两年与省志愿服务基金会、善行使者公益协会共同举办公益拍卖活动,共为学校募集善款351万余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长孙春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等多位领导同志分别到校调研指导;中共民革中央机关支部将学校确定为“两学一做”实践基地;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河北传媒学院艺术体育学院等6个单位将学校设立为爱心基地和实践基地。以精英博爱小学为实施基地,省委会在民革全省各级组织中广泛开展了“春雨助学帮困行动”,各市委会和基层支部结对帮扶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开展了爱心助学、物资捐助、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的牵手活动。

法律援助中心成立
围绕社会法制重点,省委会成立了河北民革中山法律援助中心,并在全省建立了11个工作站,为所联系的党员、在冀台胞台企提供法律服务。全省已有6个市委会先后成立了法援中心或服务小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0余人次。
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针对承德市隆化县、保定市涞源县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省委会成立了由卢晓光主委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及时对两地脱贫攻坚基本情况开展了调查摸底。
五、拓宽渠道加强交流,扎实推进祖统工作

卢晓光主委带领省政协文化创意产业考察团赴台交流

民革河北省委会赴台交流
进一步加强对台交流互访。省委会先后接待了台湾国民党高层人士来石参加高校交流活动,邀请了高雄医学大学教授来冀参加“第二届冀港澳台中医药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并与河北医科大学进行座谈和对接,接待了台湾南部妇女大陆参访团,邀请台湾茶协会著名茶叶制作师来石家庄举办了“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组建了“民革河北中山书画院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交流考察。同时省委会还通过专题报告、台情研究等形式,不断加强与省台办、台联、侨联、黄埔同学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有效开展涉台理论研究工作;制定了祖统专委会工作制度并组织委员赴福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民革中央举办的全国祖统工作培训会、台湾形势报告会等;邀请省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了由民革中央和水利部在福建泉州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
全省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民革事业,先后有10个集体和17位同志分别被评为民革全国宣传工作、提案工作、参政议政工作、祖统工作和机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2位同志被评为民革前辈史料采集工作先进个人;1个基层支部在民革中央“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十佳基层组织;省委会报送民革中央的《关于从国家层面支持在北京新机场周边设立空港配套园区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议》分别被评为民革十二大以来的优秀省级组织参政议政成果二、三等奖;团结报河北记者站荣获2013-2014年度团结报记者站突出贡献奖;在省委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民革全省参政议政工作、组织发展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祖统工作、机关工作和博爱牵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76个先进集体、135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