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民革中央确定的思想政治建设年,为加强民革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3月10日至16日,民革沧州市委会驻会副主委杨国忠率35名沧州民革党员赴贵州举办党员能力建设培训班。

培训班上,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海峰做了《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专题讲座,贵州省政协提案委原专职副主任陈卫国讲授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协提案工作》,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张中俞则为大家做了题为《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报告。其间,部分非公经济民革党员与贵州民革省委社会服务处处长文西平围绕扶贫项目进行了交流座谈。

这次培训,既有理论传播、又有经验传授,既有课堂讲解、又有现场教学,形式生动灵活,确保了培训实效。在听取完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有关长征历史和精神的讲座后,学员们来到黎平县,重走了八舟村附近一段长征路以及少寨红军桥,听张馆长和当地百姓讲述当年长征故事。木桥仍保持着原始风貌。几十根圆木搭成架子,楔入河床,桥上再铺上木板,桥很长,宽却不足一米,人行桥上,桥身颤颤悠悠,吱呀作响,似乎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少寨时,原有的木桥已被拆毁。为让红军顺利渡河,少寨村民冒着严寒,从家里扛来木板,火把通明,连夜架好木桥。后来这座桥就有了一个让人亲切的名字:“红军桥”。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教学,再加上张馆长风趣幽默的讲解,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了长征中的军民鱼水情。

学员们还参观了革命圣地——遵义会址。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在会址不远处,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这里长眠着邓萍将军和七十多位红军烈士。一座纪念碑,在山顶广场上高高屹立,默默地守望着这座红色城市、守望着中华大地。学员们沿着36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个个表情肃穆。冒着细雨向纪念碑敬献花圈、拜谒红军烈士英烈墙、邓萍烈士墓、红军坟等,聆听英烈故事,虽然气候阴冷,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内心深处的那份澎湃和感动,许多学员泪流满面。
民革沧州市委会驻会副主委杨国忠感慨地说:“几天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还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长征路上、纪念碑里、红军墙上,都铭刻着青春、铭刻着热血、铭刻着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敢向上的伟大精神。这对我们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激励,更加坚定了我们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党员们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增强了民革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后要努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和提案撰写水平,为推进沧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出“好声音”。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深切地感受到坚定信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