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日期:2021-05-08 来源:河北民革
【字号:

高树勋(1898—1972),字健侯,1898年8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兄弟姐妹7人,在兄弟3人中,他排行第二。8岁时,入私塾读了4年,家道中落,回乡务农。1914年,到天津、北京等地学徒谋生。后又投奔在四川绵阳冯玉祥部当兵的舅舅。

高树勋是著名爱国将领,因作战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师长。因反对内战,1945年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部队为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各地根据中央指示,积极开展“高树勋运动”,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邓小平回忆平汉战役时说:"平汉战役应该说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争取了高树勋起义。"

新中国建立前夕,高树勋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建国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并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1955年,毛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决定,授予高树勋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作战英勇 从士兵到师长

1917年,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树勋因作战勇敢被升为冯玉祥的手枪连班长。1918年,冯玉祥在鄂东重镇武穴通电全国,反对段祺瑞,段祺瑞约冯玉祥到汉口谈判。高树勋率手枪班随冯玉祥赴汉口,当冯玉祥的贴身警卫,终使冯玉祥安全归来。

冯玉祥将他送进学兵营学习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结业后被任命为机枪营司务长。1920年,高树勋升任排长,受冯玉祥的影响,加入基督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1925年8月,又升任团长,军衔为陆军上校。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高树勋成为国民党员。此后,随冯玉祥四处征战,官职也一路高升,一直到官居青海省代省长的要职。

在国民党"分共"后的军阀混战中,他曾任第二十七师师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对蒋介石在日寇步步紧逼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利用红军来削弱西北军感到极度不满,不与红军死战,他的部队在宁都由参谋长董振堂与旅长赵博生等人领导举行起义,投奔红军。他怕蒋介石追究,逃到天津,他和吉鸿昌有深厚的友谊,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形势与抗日问题。

1933年,高树勋到张家口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骑兵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树勋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直到河北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六师。

从1937年到1942年,高树勋一直率部在敌后坚持苦战,正面有日军的军事压力,侧面有伪军的分化利诱,国民党中央也不热心支持,经费供给不正常,又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高树勋仍率部苦战,创下了重创日军土肥原部、收复临沂等地、攻入济南等战绩。

民族气节 策划杀掉大汉奸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高树勋的新六师被改编为国民党十军团第八军,高树勋任军长,受大汉奸石友三的节制。石友三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拉上关系,借助日本势力,勾结失意的军人政客,组织队伍在冀东活动,为日本侵略军开辟道路。

1940年4月,石友三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准备联合消灭八路军后向日军投降。石友三与日伪军勾结,其部属十分不满。师长米文和、张雨亭等不愿当汉奸,准备伺机除去石友三。高树勋因不愿进攻八路军,石友三便挑动日军袭击高部。这样,石、高之间的矛盾就进一步加深了。石友三第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及总参议毕广垣,利用这些矛盾,与高树勋策划,寻机杀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石友三与日方开始商谈投降条件。臧伯风、毕广垣、高树勋等感到形势紧迫,决心赶快下手。他们请出原西北军将领、时任鲁西行署主任兼游击主任的孙良诚,由他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部面谈,说是要消除两人的隔阂。石友三见是老长官出面邀请,便表示同意。

石友三率一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树勋率旅长以上军官将他们迎进会议室。不一会儿,一勤务兵入内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相请。"高树勋即离室而去。突然,4名卫兵进入会议室,将石友三架走。孙良诚这时才知受了利用,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独自离去。当天夜里,高树勋命士兵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岸边。

反对内战 率部大规模起义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率新八军(包括二十九师、新六师两个师)全体官兵1万余人在马头战场上起义。此举,震撼巨大。1945年11月2日,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来了贺电。11月10日,起义部队改称民主建国军。高树勋将军起义后,由邯郸马头镇开往武安县伯延镇。高树勋将军十一军军部,就设在伯延镇俗称“元宝坑”的东南侧房家大院。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和改造,于1946年整部开赴山西投入到解放战争中。高树勋将军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是抗战胜利后、全国内战未爆发前,国民党军队内部发生的第一起反对打内战的大规模起义。

高树勋出生于佃农家庭,曾给我党军事家刘伯承当过副官,还跟随冯玉祥参加过反对蒋介石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是国民党军队中受蒋介石排挤的非嫡系部队。抗日战争时期,高树勋与我军领导人彭德怀、肖华多次接触,1939年7月,高树勋率领的抗日部队在山东乐陵县宁家寨被日伪军包围后,高树勋向八路军求援,冀鲁边区司令员肖华率领部队于万分危机之中救出高树勋部队。此后高树勋心怀知恩图报之情,准备寻机回报共产党和八路军救命之情。据此,邓小平得出结论:高树勋历史上"就同我们有联系",是国民党军队中受蒋介石排挤的非嫡系部队,是我们拟首先争取的统战对象。

起义前,1945年9月,高树勋派其亲信王定南(系中共地下党员)主动来找邓小平和刘伯承,希望与我党我军建立联系。邓小平指示王定南,要争取像高树勋这样受蒋介石排挤的非嫡系部队将领站到人民阵营来,同时嘱咐王定南转告高树勋,我党我军愿意与其继续保持联系。此后邓小平又增派申伯纯、靖任秋等协助王定南做争取高树勋的统战工作,在河南新乡建立与高树勋的秘密联络站。特别是当邓小平了解到高树勋部队高级军官家眷住在徐州,高树勋担心起义后国民党会迫害他本人及部队高级军官家眷的情况后,邓小平请新四军陈毅军长设法把高树勋部队高级军官家眷从徐州转移到安全地方。

经过邓小平周密慎重地做好各项工作,促使高树勋率领其部队起义。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高树勋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影响巨大 全国兴起“高树勋运动”

邓小平既是指引高树勋走起义之路的引路人,同时又是"高树勋运动"兴起的实践创造者。高树勋的行动,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有爱国心、厌恶内战的广大官兵的一面旗帜。解放战争4年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及被我军俘虏的人数呈逐年增长之势。

高树勋起义后,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于1945年11月12日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扩大邯郸起义宣传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邯郸起义的宣传,从国民党在内战中的致命弱点上来痛击国民党军队,促成第二个、第三个邯郸起义的爆发"。毛泽东在1945年12月15日亲笔撰写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为使此项工作切实进行和迅速生效起见,各地必须依照中央指示,设置专门部门,调派大批干部,专心致志,从事此项工作。各级领导机关,则要给以密切指导。"高树勋运动"兴起后,1946年5月22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迅速积极开展国军工作》的文件,再次强调:"各地应根据中央指示,迅速积极开展国军工作,开展高树勋运动。"

1946年10月30日,朱德发表《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一文,从理论高度对"高树勋运动"作出两点精辟概括:"高树勋运动"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高树勋运动"必然会得到更大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通过开展"高树勋运动",促使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被我军俘虏的达636万人,占被我军歼敌总数的78.8%。(江汉冰)

责任编辑:段涛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