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在台城有感
民革衡水市委会第十支部副主委 李维娜
走在安平县台城村的柏油路上,所见皆是农家院、青砖房、犁钉耙、柿子树……最普通的北方农村,却是不凡之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曾经的激情澎湃的革命历程,吸引人们纷纷前来。硝烟渐远,纪念更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盛世中国,是否如先烈所愿?
忆往昔·党旗飘展在台城
在这里,弓仲韬受李大钊派遣回原籍建立和发展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这里,弓仲韬卖掉自家20多亩地,办起“平民夜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在这里,“他(弓仲韬)问我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意见,他给我讲国民党是代表地方财主、做官人的,共产党是代表穷人的。共产党主张打土豪,让大多数人有饭吃,我一听就说‘我赞成共产党?!”弓凤洲就这样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在这里,1923年8月经党组织批准,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建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在这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以这里为起点,越来越多的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北关高小党支部成立、敬思村党支部成立……中共安平县委成立、中共安饶联合县委成立、中共安饶深中心县委成立,革命的火焰在冀中大地迅速燃烧起来!
忆往昔·先烈光辉永照大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这里的人民成了严峻的革命形势下革命战争的最坚实的靠山,台城村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弓仲韬的大女儿在北京参加“三一八”游行时不幸身受重伤身亡,他唯一的儿子被特务在煎饼里下毒致死,他的母亲在敌人搜剿威胁下去世,但弓仲韬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击垮,依然不屈不挠宣传革命道理,与敌人顽强斗争;以弓仲韬为思想楷模、行动典范的台城人、安平人在战争中浴血奋战,人口不到1000人的台城村先后为各级抗日武装输送兵员117人,平均不到10个人中就有1人参军,先后有50多位英雄的台城人或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或惨遭杀害英勇就义。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安平全县有8689人参加八路军或成为地方抗日干部,有2269人光荣牺牲,其中牺牲的党员470人。如今,纪念先烈的不只有台城纪念碑和安平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更多的纪念碑在台城人回忆里,在安平县人口中,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忆往昔·爱国统一战线
不能忘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方,还有另一个群体,为解放劳苦大众、争取斗争胜利、隐姓埋名默默战斗着,李锡九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李锡九总是以国民党“左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从不暴露自己是中共党员的身份。同弓仲韬一样,李锡九也是受李大钊指示,回到家乡安平县任庄村开展党建工作,在同一时期台城村有弓仲韬办的“平民夜校”,任庄村有李锡九办的“平民夜校”,两所夜校都在安平县播下革命火种,为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前,李锡九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战工作,他用正义感召国民党将领高树勋起义,说服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说服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及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阵线……新中国成立后,李锡九不顾自己年老,毅然接受组织的安排,继续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余热。邓颖超曾说李锡九“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周恩来称赞他是“老成谋国”,毛泽东曾对他作出高度评价“国民党除若干分子如宋庆龄、何香凝、李锡九等人之外,大部分抛弃了真正三民主义这个传统。”
看今朝·如您所愿
走在台城村纵横交错的柏油路上,看这蓝的天、阔的路,看这青砖房、柿子树,看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抬起头真想问一句弓仲韬、李锡九等革命先烈,您看到了吗?幸福生活,如您所愿!
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展民主大国风范;悬浮列车、载人飞船,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科技大国风范;走在抗疫前线,输出抗疫物资,在世界面前为人类作贡献展有担当的大国风范。全心全意、百年为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如此盛世中国,如您所愿!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