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记住每个参与者
民革石家庄长安区第八支部 张变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2018年2月,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2018年3月8日,河北体育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民革党员王殿升主动报名被批准以后,直奔张家口阳原县井儿沟乡常家庄村,成为驻村干部大军中的一员,这时候,他的老母亲正躺在病床上。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家知道儿子要去干什么,她对王殿升说:“放心吧,你弟弟妹妹会照顾好我,你干的是大事,要用心去做。”
常家庄村地处大山深处,属于典型的贫困村。王殿升到达后发现,全村户籍人口是211人,但随着外迁、打工和婚嫁变化,村里只剩下六十几个孤寡老人,平均年龄是68岁。这些老人主要依靠种植谷子和豆类为生,因为长期缺水,收成完全是老天说了算。村里的住房条件特别差,很少能看到砖房,七成以上是破窑洞。村里唯一的水井因为设备老化,出水量低,每三天抽一次水,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人畜饮水。
石家庄的三月已经是春暖花开,常家庄村的气温依然处于零摄氏度以下。王殿升和其他驻村干部住在村委会,别说取暖设备,就是吃水,也必须去老乡家里挑,因为院里的水管冻裂了。
王殿升明白,正因为这个地方条件艰苦,村民生活困难,国家才派他跟随工作组进村,此时,他肩负重要使命——2020年,必须让村民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工作组每个成员都清楚,必须先争取村民配合。他们采取坐家里、蹲墙根和跑地头的方式,主动接近村民。说实话,最初确实遭遇不少白眼,因为大多数村民怀疑他们是在走形式。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的热情和真诚终于使村民明白,这些驻村干部绝不是在演戏,而是要动真格帮助他们彻底脱贫。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前期的调研工作很快顺利完成。
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几个驻村干部坐下来反复讨论,决定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和杂粮加工等,扎实地开展帮扶工作。
工作计划有了,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村民,说干就干,很快成立了常家庄园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铺设机井输水管道,最大限度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大家一起培育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选择重点加工谷子、绿豆和红豆等……
要想搞特色种植业和杂粮加工,需要扩建库房、硬化工作间、注册商标和设计品牌标识等。为了向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弘州原”杂粮商标,需要2万元购置印刷包装袋和包装盒等,为此,王殿升预先垫付了这部分资金,而且他还自掏腰包,为“8311号”小米做了无公害检测。
2019年12月19日,王殿升亲自开车去阳原县城给客户送杂粮,在团豆沟铁路桥涵洞北侧的乡道上,由于积雪结冰,车辆突然失控,导致车毁人受伤。他强忍疼痛,第二天才去阳原县第一医院做检查,发现左右两边肋骨都有两三处骨折。即使这样,因为考虑到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咬紧牙关,继续坚守在扶贫第一线。听说王殿升受了伤,村民们拎着鸡蛋小米去村委会看望他,然后又跑去事故现场清理积雪,回来告诉他,那段道路已经安全。
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经过两年的努力,常家庄园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销售各种杂粮4万余斤,实现销售额达40余万元,不仅让参加生产劳动的社员获得了劳动报酬,而且让每个家庭都得到了利润分红。新建并网的27千瓦太阳能项目使村里的贫困户年收入增加628元。新建并网的420千瓦光伏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显著,它使每个家庭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为了维护这个项目,还设立了一定量的公益性岗位,如河道巡视员、光伏维护员等。
在稳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王殿升所在的工作组非常注重村容村貌建设。他们不仅帮助村里建造养老院、健身广场,而且在主干道两旁栽上绿化树、竖起太阳能路灯,硬化了每一条巷道,在关键地方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2020年7月,由国家出资建造的、整齐划一的红砖瓦房终于完工,在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分配任务。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搬进新房,不禁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代。王殿升说:“对于村民来说,住房是最大的事情,帮着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觉心里特别轻松。”
2019年8月,我曾和我们支部的党员们一起去常家庄村考察,看到其他驻村干部和王殿升一样,有干劲儿、有信心。遇到每一个村民,看见他们都是满脸笑容,有一个村民用手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新房,高兴地说:“马上就要建好了!虽说窑洞冬暖夏凉,可还是愿意住新砖瓦房。赶上好时代了,盖新房都不用自己操心。”
民革石家庄市长安区第八支部除了王殿升,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沈英明老师也是一名驻村干部。我和沈老师是同事,知道他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但他觉得能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很幸运的事情。
据统计,截至2020年初,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驻村干部下到基层一线。“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伟大事业,历史将记住每个参与者。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