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民革认真学习民革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民革中央和省委会关于“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认真谋划,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市委会主委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统、透、严、实”的四字方针,全力抓好作风建设。

“统”就是统一思想,切实提高组织凝聚力。5月21日,民革衡水市委会在衡水市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史教育学习会暨衡水民革作风建设年推进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在“河北作风建设年主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卢晓光在“市级组织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作推进会”、“市级组织新一届领导班子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民革衡水市委会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中共衡水市委党校孙晨光老师作了题为《从建党伟业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的党史教育辅导授课。让广大党员深刻领会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透”就是学深悟透,切实提高政治领悟力。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宣传,主委和包联副主委全程参加支部学习,做到快学一步、深学一层、指导一线。以衡水安平人、民革元老李锡九的革命事迹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学党史、增感情、提能力、强作风”学习教育,继续组织好“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4月25日,市委会在中共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安平县台城村,成立了“民革党员之家”、“民革党员教育基地”,为实现万主席提出的“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作出衡水贡献,省委会机关全体人员也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目前,正谋划在李锡九的老家安平县任庄村,建设村史馆,恢复李锡九办公旧址。

“严”就是严格纪律,切实提高自我约束力。4月9日,换届会议后的第三天,民革衡水市委会召开了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纪律处分工作座谈会纪要》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对在党内掀起学习两个文件的热潮进行了安排,要求各支部要组织专题学习,全体党员要增强“红线意识”、“纪律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会议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4月27日,监督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内部监督工作的范围、对象和内容。5月21日,民革衡水市委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民革衡水市委关于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
“实”就是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履职有效力。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是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加强作风建设的目的也是更好地参政议政。衡水民革认真贯彻民革中央“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不断提高履职实效”的要求,把参政议政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卢晓光主席的直接指导下,聚焦“涉台、‘三农’、社会和法制”民革参政议政三大特色,聚焦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精心选题立意,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建言献策,推动新时代参政议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利用统战平台,展现党派作为。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优势,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质量和水平,引导党派成员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民革衡水市委会连续三年承办市委统战部主办的“建言献策论坛”,6月4日,举办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民主监督暨“建言献策论坛”。为衡水乃至全省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得到市领导高度评价。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基层活力。4月份换届完成后,民革衡水市委会进一步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对口联系专门委员会、基层支部等制度,不断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鼓励各专委会在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每年至少提交一份调研报告、一份集体提案;建立“一支部一提案”制度,开展各支部“每月有建言”活动。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瞄准未来参政议政的新领域、新业态,提前布局,注重吸收80后中有经验、有精力、有素质、有潜力的“四有”人才,重用懂参政、会参政、敢吃苦、能奉献的参政议政骨干,不断优化党员结构,打造高素质的参政议政人才队伍。目前,衡水民革党员30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以上35人,本科197人,合计占比达到77%;从职称看,正高职称21人,副高36人,中级62人,合计占比达到40%;从年龄看,30—49岁年龄段人数占比65%。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