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以来石家庄市处处洋溢着欢乐吉祥,河北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春节前2月8日,石家庄站恢复办理旅客进站客运业务,标志着石家庄生产生活已有序恢复正常。2月23日,为保障省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及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的出行需求,石家庄市内7个客运站全部恢复运营。当人们沉浸在节日喜悦中时,无不感叹河北这拨疫情突发后,发现得早,措施到位,短短20多天后就取得有效控制。那么,是谁第一次拉响防控工作的警报?追溯源头人们把目光投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在打响河北抗疫“第一枪”的关键时刻都经历了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石家庄市民革医大一支部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医院新冠门诊和住院筛查专家组成员霍书花。
河北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报告后,她临危不惧与急诊室同事勇担责任

霍书花作为该患者的接触者被封闭在了急诊楼
2021年1月2日凌晨,一位61岁的女性,藁城小果庄村人,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自诉胸痛,经工作人员询问后患者还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工作人员立即将其转入发热门诊诊治,后转入隔离病房,同时检验科紧急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患者经过多次快速核酸检测阳性而确诊。这是急诊科第一时间发现,河北省报告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霍书花与同事们作为该患者的接触者被封闭在了急诊楼。
紧张迷茫的气氛一下子袭来,当天有500多患者和家属在这里,有的正在抢救中,有的刚办完住院手续,有的正在拿药……患者的治疗、家属的恐惧、疫情的防控、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等问题都复杂交织在一起。
面对突发状况,霍书花临危不惧,立即与同事们成立医疗、护理、物资保障、环境消杀、安保、外联、心理干预等多个小组,以稳定医疗秩序、确保疫情不扩散。
封闭区医护人员迅速组织开展全员核酸采样、送检,做好患者后续治疗和家属安抚工作,联系相关医院及科室分流病人。急诊科医生说,封闭当天,大家连夜历经6个小时完成了全部患者的安全转移安置工作。主任霍书花顾不上吃一口饭,浑身汗湿透又冻透。仅用2天时间,急诊科妥善进行了分流,除转移部分人员到胸科医院和本院隔离病房外,还有抢救室的20人,危重患者、留观患者36人,普通急诊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近200余人。
接着,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包括医疗、生活、心理、药务等;随时向院领导汇报封闭区域内情况,升级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要求和慰问,帮助每一位在封闭区的人树立信心;分别对患者、家属及勤务保障人员进行培训;没有家陪的病人由在培实习生服务,制作爱心健康提醒卡片……各项应急工作有序展开。
沉着应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得益于霍书花扎实的专业功底。她是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重症联盟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分会理事、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急诊科的主任医师和医院新冠专家组成员,霍书花一直肩负着急诊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双重任务。平时二院急诊每天接诊的患者五六百人。她和呼吸科、急诊科和感染科专家分组值班,需要对发热患者会诊的一天多达四五十人,并对每位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她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任务,无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漏诊和误诊。
50岁的霍书花,思维缜密严谨,在与她柔声细语交谈中,能感受到其内在蕴含着巨大能量和韧劲。她说,作为急诊科年资最高的主任医师,经常参与会诊疑难复杂患者和抢救危重患者,其中有的患者需要反复会诊,都是随叫随到,帮助年轻医生解决难题。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就更应当与大家一起上。
紧急封闭的当日当班,急诊科有61位医务人员,不仅要吃住、工作在封闭区域,完成特殊环境的医疗工作,还要防控好未知的疫情风险。任务紧急,条件有限。开始几天很多医护人员的休息,是打地铺、睡长条凳、拼椅子,没有被褥就合衣眯一下。等急诊科经过消杀后,有的医护人员才被安置在一些不接诊的科室里,被褥也陆续到位。无论困难多大,工作强度多大,危险有多大,霍书花都是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努力为急诊救治和疫情控制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采取封闭管理,她牢记使命组织团队千方百计救治患者
霍书花说,为滞留封闭区的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是工作重点,以确保防疫、诊疗两不误。
作为区域年龄最长的主任医师,她克服因天寒地冻而头痛得厉害等身体不适状况,坚持每天更细致的查房工作,及时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变化,组织大家一起商讨、制定相应对策。对于需要相关设备检查的患者,她积极与影像科、感控处等部门和医生沟通协调,为治疗提供有效的证据,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遇到危急重病人,他们想方设法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采用高压氧治疗。因在封闭区条件所限,霍书花与高压氧科李主任沟通,为患者使用了与高压氧效果相当的常压饱和吸氧装置,大大降低患者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概率。
重症肺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气管切开后需要更换金属套管,霍书花主任医师紧急联系耳鼻喉科医生。面对危险,医护人员义无反顾,第一时间为患者更换套管。尽管大家都戴着口罩,还是看到病人和家属感激的微笑。
因暴发性心肌炎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10余天治疗后需再次超声评估病情;有病人需做心脏彩超进一步检查,在霍书花的安排下先后为患者进行了心脏彩超和下肢血管B超的检查,并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予以指导。
隔离期间,做CT检查也成了难题。经过协调,影像科为急诊科患者设置专门机房。每一位需要做CT的病人,他们都把坐那部电梯等路线提前设定好。每检查一个急诊患者后均彻底消毒,杜绝院内感染。为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大家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
有一位48岁的中年男子,饮酒后突然昏迷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自此患者经常思维混乱,胡言乱语,有时候会烦躁不安家人都按不住他。1月2日,患者及家属来到省二院急诊科,就在妻子去门诊挂号做核酸检测时,急诊楼突然封闭了,任何人不能进出,只留下患者儿子一人在急诊科照顾父亲,病人每次犯病都让他手足无措,有时折腾的人一夜合不了眼。日复一日地高压状态,小伙子崩溃地忍不住大哭起来。医护人员赶忙上前安慰道,别着急,我们都在,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你!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在他们出院时,小伙子满心感激地送上了感谢信。
“生命至上,我就是想多救活几个病人”。霍书花的话没有豪言壮语,很直接。她说,每当救活一个病人,我心里特别高兴,能获得最大的满足。
作为急诊科大夫是很难的,记者问霍书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她说:“其实,每当太辛苦或受了委屈的时候,也会跟家人抱怨几句,他们也总是安慰我。工作中,我从老师和同仁身上汲取了很多正能量。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石家庄市委会主委,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范振增曾对我说,要发扬‘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中山精神,心中永远充满爱。这些激励着自己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
敬畏生命,心中有爱。为肩负起职责使命,她不断学习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作为主研人,霍书花研究的中央保健科研课题“北戴河海域海蜇蜇伤预防措施与综合救治的研究” 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甲胺磷中毒大鼠膈肌损害及突击量氯磷定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荣获河北省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还有很多成果分别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科技攻关项目奖。她发表了《急诊气管插管306例临床分析》《针刺致心脏损伤和气胸1例》 等40余篇论文。作为主编她出版了《临床速查丛书 ICU速查手册》《内科急危重症救治关键 》等多部专著。
当家人需要时,她选择坚守抗疫一线,与同事们护佑200多位住院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
此次疫情突发后,工作超负荷,教学和生活困难重重,霍书花和她的同事们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封闭工作期间,霍书花82岁的老母亲因胸闷气短心悸,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病情危重。她心急如焚,想第一时间陪伴在母亲病床前。然而,她的选择是坚守岗位守护患者。好在经过医生的治疗,母亲脱离危险,也非常理解和支持霍书花的工作,并一再叮嘱她要照顾好封闭区的患者。
霍书花的丈夫,是河北省水利厅的一名干部,自1月6日起就在单位封闭工作。在防疫战打响后,俩人都忙得顾不上家了。上大学的女儿放假从苏州回来,赶上市内交通停运,父母都没法去火车站接她。女儿只好拉着行李,徒步走十几里地回家,进门后一看没什么可吃的食物。既累又饿再加上担心父母的女儿,在接到霍书花打来的电话时忍不住哭出声来。电话的这头,霍书花也是满含热泪。
一边是牵挂的家人,一边是放不下的患者,霍书花选择了和同事们奋战在抗疫一线负重前行。在封闭区的15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全力以赴,呵护着200余名患者和家属。
一天,急诊大厅走廊里回响起温馨的歌曲《祝你生日快乐》,四位患者和家属头戴生日帽,在大家的歌声中默默许下心愿。这是医护人员通过填表了解到患者和家属的生日,经过医院协调,买来生日蛋糕,举办了这场别样的庆生活动。当生日蛋糕出现的那一刻,患者与家属意外惊喜,在烛光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其中一位患者感动地赋诗一首:腿疾奔二院,巧遇新冠炎;陪护隔墙外,孤胆练英雄;疫情似火情,医护精心顾;患者不开心,医生把生祝。
一心替病人着想的霍书花,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他们送来表扬信和锦旗。其中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霍书花主任工作认真,技术高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我及时防治疾病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还有从封闭区走出来的家属表示,在积极配合诊疗工作的同时也与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霍书花与医生们
医患默契亲如一家,克服困难心向未来。封闭后的急诊科成了一个临时大家庭。面对诸多困难,霍书花组织科室同事,首先协调解决病人与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饮食等基本保障问题。她还率先自掏腰包,给大家购买洗漱和日常生活用品。待后续医院和科里同事又买来食品及生活用品时,每次都优先发给患者、家属和勤务人员,再满足兄弟科室医务人员,最后才是霍书花等急诊科的医务人员。
除了临床工作,急诊科还肩负着培养医疗专业学生的任务。每天查房工作结束后,霍书花就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课,解答每一位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说,尽管工作很忙,大家专业学习也没有落下。各位专家和老师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多种形式的小讲座,其中有经典的案例分析和在线提问等,生动有趣的现场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
培养优秀人才,传承精湛医术,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霍书花是受益者、探索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她1994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参加工作后仍坚持不断学习和提高,2002年7月获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2010 年9月任主任医师,2012年任教授。她先后获得河北省医师基本技能竞赛一等奖;两次荣获河北省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还获得河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加入民革组织后,她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为博爱学校女学生指导健康问题,还积极为2020年参加中考的博爱学生联系核酸检测等事项。她说,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工作中就应当发扬民革的优良传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健康中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