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光建议:调整引滦河水量分配方案
日期: 2020-05-28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字号:

滦河流域跨经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张家口、承德)和河北省沿海率先发展区(唐山、秦皇岛)两大核心区,兼具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保障双重任务。1983年,为了保障天津市供水安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引滦工程管理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提到,在75%保证率下,引滦水量分配给天津市10亿立方米。

据了解,引滦入津工程于1983年建成通水,目前已实施近40年,累计给天津供水约2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当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引长江水成了天津城镇供水的主水源,占比已超过80%,取代了引滦水的供水作用;正在开展的《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初步设计天津市调水规模超过8亿立方米。在这种条件下,天津未来将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东线、引滦三大外部水源的供水格局,水资源安全保障可进一步提升巩固。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保障天津市供水安全,滦河流域付出了巨大牺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唐山和秦皇岛地区水资源制约越来越严重。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卢晓光建议:在确保天津供水安全的基础上,亟须调整引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滦河流域和天津市水资源协同安全保障。

具体来讲,卢晓光从五个方面阐述调整引滦河水量分配方案的必要性:

1、消除下游枯水年供水安全重大隐患的需要。根据当前引滦工程水量分配方案,75%供水保证率下,分配天津市51.3%水量,而95%特枯年,天津市分配水量将增加到60%,分配给河北省的水量比例将进一步减少,这对于只有滦河唯一地表水源的唐山极为不利,已经成为唐山供水安全的重大隐患。例如,2000年和2010年遭遇枯水年,唐山曾发生2次重大缺水事件,导致100万人饮水困难和30万亩稻田绝收。

2、实现流域生态健康的基础保障。受时代局限,1983年引滦工程水量分配方案未预留生态水量指标,由此便导致滦河水被经济社会用水“分干吃净”。据了解,潘家口水库修建前滦河干流滦县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减少到了不足5亿立方米;除此之外,潘家口水库至滦河入海口200余公里生态水量匮乏,还出现了河床淤积抬高、湿地退化和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流域地下水超采治理的迫切需求。由于滦河水量不足,唐山市不得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年均超采5.1亿立方米。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要求河北唐山增加利用滦河水,以实现地下水压采、回补地下水。此外,唐山市还通过推广节水品种、非农作物替代等多种措施压减超采2.02亿立方米。据了解,尽管上述举措成效显著,但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如果不能增加滦河地表水源置换措施,地下水压采目标仍极难实现。

4、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唐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城市,随着唐山“一港双城”战略的实施,钢铁、化工、陶瓷等工业向沿海布局,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同时,承德、秦皇岛等地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缺水问题也同样突出。引滦河水量分配方案调整,将促进环渤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为冀西北经济社会用水增添新保障。

5、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标志。历史上,唐山市先后完成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移民外迁安置数万人,移民遗留问题甚至一直延续到21世纪。近年来,为保障引滦河水水质,当地政府彻底取消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调整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可以推进水资源协同配置,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同时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卢晓光认为,调整引滦河水量分配方案要本着“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保障天津市供水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滦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战略效益的发挥。为此,他进一步建议:一是水量分配方案应当充分考虑滦河下游生态用水需求;二是增加河北省滦河水量分配比例,天津市可将滦河水作为城市的应急备用水源。

责任编辑:段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河北日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