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层面的电力普遍服务机制,可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电力发展不平衡矛盾,尤其是贫困地区电力设施发展不充分、历史欠账多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卢晓光的提案,建议加快健全电力普遍服务机制,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卢晓光认为,近年来,在我国缺乏可持续的电力普遍服务保障机制下,电网企业长期承担着电力普遍服务实施的主体角色,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电力普遍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城乡差异看,我国农村电网户均容量、供电可靠性等指标仍落后于城市电网,城乡电网基础与运维水平存在落差。以河北南部为例,预计2020、2022、2025年电力缺口分别为440、500、1500万千瓦,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硬缺电”地区。亟须建立长期、稳定、全国性的电力普遍服务机制,合理调配资源,推进电网发展,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各地、各类用户享受到能承受、无歧视的电力普遍服务。我国电价改革已进入完善输配电价、理顺销售电价、解决电价交叉补贴等的攻坚期,涉及供用电各方利益,难度很大。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企情、民情、社情的电力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卢晓光建议:
一是建立国家层面的电力普遍服务基金。设立专项用于电力普遍服务的非税政策性收费政策,随售电量向所有电力用户收取,由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平衡使用,以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电力普遍服务资源配置及利用。
二是完善输配电价机制。在国家层面电力普遍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之前,支持电网企业内部帮扶。核定输配电价时,允许将发达地区电网企业对困难地区电网企业的帮扶成本计入输配电准许收入,并给予发达地区电网较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为开展帮扶提供资金来源。
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在财政公共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性、公益性电网工程,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电网发展给予资金帮扶支持,提高农网工程的中央资本金比例。
四是探索解决电力改革突出问题。利用电力普遍服务机制筹集资金,解决新能源消纳、电价交叉补贴等能源电力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