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河北省委会再赴保定涞源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日期: 2019-06-17  来源:河北民革
【字号: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赋予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新任务,按照河北省委统战部工作部署,6月11日至12日,民革河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梁立敏率调研组第二次赴保定涞源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民革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发改委农经处调研员张国良,民革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调研员刘秋褀,民革河北省委会经济联络部部长李建君,民革河北省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河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副调研员曹春芳等参加调研。民革保定市委会驻会副主委姚忠耿、副主委杨昆、秘书长张凌然等陪同调研。中共涞源县委书记李自贤,县委副书记王力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香艳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金家井乡北牛栏村、北黄土岭村、斜山幸福新村,白石山搬迁安置片区和北味黑木耳养殖基地、绿山谷芽菜公司、玖兴分散养鸡点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走村入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展开调研。涞源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统战部、扶贫办、财政局、教体局、住建局、人社局、医保局、卫健局、水利局、农业局、发改局、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16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涞源人生活的新变化

调研组驱车来到北牛栏村,看到村口“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奔小康”的大红标语下,一组“拓荒牛”、南瓜石雕和土豆形花池造型很是吸引人。驻村工作队队长曹志民介绍说,这体现的是村里目前发展的养殖和种植产业,并以“奋斗的牛”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北牛栏村在涞源县2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率先完成贫困村退出任务,帮扶工作受到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巡察组肯定,工作队长荣获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村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提升基础设施,村民入住新民居里,配有自来水、电、节能燃灶、冲水马桶、4G网络等。村里修建了护坝和引水渠,铺设了引水管道并新建一座池塘,正在对道路的防汛和引排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村庄环境的改善,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调研组在斜山幸福村,推门走进村民张玉莲家,她今年82岁,正坐在沙发上输液。小病不用出村,医生亲自到家来给看病。老人穿着一条破裤子,这可不是像现在年轻人流行的破洞裤,那是过去贫穷日子留下的印记。如今,她家生活大大改善,四口人住着二层楼房100多平方米,楼顶有大晒台,楼前还有院子,屋里家具、家电等一应俱全。关键是,借助北京市丰台区和华夏幸福的帮扶力量,造价四五十万的房子,不用村民掏一分钱。

调研组来到半山腰,俯瞰村子的新风貌,过去危旧低矮的破房子都变成一排排整齐的黄墙黛瓦的新房子。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洋介绍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整村新建圆满完成,乡亲们喜迁新居,村里柴胡、向日葵种植同步推进,现代化养鸡场建成,原来的垃圾山变成综合性旅游文化广场和大型停车场,村里的道路、水电、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建有爱心超市……青山环绕的斜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北黄土岭村一排新房子前,村民谢有章说:“我今年84岁,总算住上了冬暖夏凉的大房子,跟原来比享福多了。”朴实的话语道出很多村民的心声。这个村只是全县的一个缩影,涞源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村共43个。为了使搬迁群众能够住上暖心的搬迁房,涞源县根据政策要求,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需求,结合安置区地形、村庄风貌、建筑成本等各方面条件,聘请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安置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监管,真正让村民们放心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调研组乘车沿陡坡路往山里前行,车窗外起伏的山峦上,光伏电站项目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县委书记李自贤在车上介绍说,全县实施了“光伏上屋顶、车间进农村、农业产业化、旅游全县域”四大富民工程。其中光伏产业,全县建了7个集中式光伏电站,152个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实现光伏扶贫对贫困群众全覆盖,户均增收3000多元。县里重点发展猪苓、中草药、食用菌种植和生猪、肉鸡养殖的“三种两养”产业,成效显现。其中河北玖兴农牧公司年出栏8100万只肉鸡养殖项目,核心区屠宰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0月中旬第一条生产线投入运行;分散养殖基地开工建设155个,14个已投产。全部建成后,产业扶贫将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在涞源县白石山扶贫产业园绿山谷功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多层置物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芽菜秧盘。公司通过深加工将传统芽苗菜转化为功能性食品进行销售。这个项目带动了白石山镇136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100元;还通过家庭种植回收模式为扶贫迁建片区约500户家庭提供间接就业机会,真正实现“就业不出小区、打工不离家园”,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在离产业园很近的白石山搬迁片区恩泽园,调研组来到郭满圈家,看到阳台上和屋子窗户前,一层层的架子上都是绿油油的秧盘,主人告诉大家这是他在家无土栽培的荞麦,长成后有人直接来收。

调研组来到涞源县食用菌(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菌包核心工厂。涞源县副县长杨柒零介绍说,工厂建在涞源县土巷口村,即将投入生产,生产能力可达年产黑木耳菌包5000万包、黑木耳干品2500吨。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在金家井村,主要建有300栋智能化黑木耳吊袋大棚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金家井村和土巷口村贫困人口1500多人。

在涞源县,调研组看到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沿山势坡地种植的有机杂粮、有机蔬菜、有机果品和黄菊、蒲公英等,展现了当地村民因地制宜,不断拓展种植业。在斜山村恒温养鸡场,乡长蔺保军介绍了村里建成的标准化养鸡场,还将再建10座,不久即可形成初具规模的养殖产业园区。在北牛栏村养殖场,曹志民说,村里山场面积大,有养殖大牲畜的传统,为进一步做强大牲畜养殖业,村里因势利导建了大牲畜养殖小区,完善了养殖场配套设施。目前,大牲畜养殖小区已完工投入使用,共有17个农户的115头牲畜进入养殖小区。一个小牛犊养一年后能挣4000到5000元。

攻坚战一线的新作为

调研组一行所到之处,都感受到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凝心聚力,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在涞源县脱贫攻坚战役中,大家坚守在第一线,用积极热情、认真坚守和携手奋进,在扶贫的路上,为了共同富裕的理想不懈努力着。

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自贤介绍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他说,涞源是深山区县,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一直是涞源的县情。为摆脱贫困,过去曾做过很多尝试,但在曲折反复中,种养业仍处于“艰难度日”或“小打小闹”的境况。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着眼持续稳定增收,做好顶层设计,先后投资21.24亿元,全面实施光伏、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等四大产业扶贫工程,形成了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多重覆盖的产业格局。在破解产业发展“小、弱、散”的难题上,依托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组织农业专家帮助我县制定了“三种两养”产业规划,引进宝迪集团、玖兴农牧公司、北味集团等扶贫龙头企业,解决技术、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难题,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县委、县政府坚持“两区同建”,搬迁安置区建设到哪里,产业园区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搬迁完成一户、产业覆盖一户、增收脱贫一户。在搬迁群众集中的县城和白石山两个安置区周边,配套建设大规模、高规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实现了“园区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幸福生活人人有”的目标。

座谈会上,梁立敏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民革省委会按照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的工作部署,第二次走进涞源实地考察和调研,看到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共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扎实成效,较之去年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心系脱贫工作真抓,思路明,底数清,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二是各级干部激情工作,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规划和部署真干,责任到位,机制保障到位,开展工作富有创造性;三是产业覆盖合理,统筹考虑,科学谋划真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全县打造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工程,让老百姓搭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避开风险稳脱贫;四是百姓安居乐业,各项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真好。在走村入户中,看到普通村民跟县委书记亲切握手时,就知道老百姓在搬迁住房、就学就医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座谈会上,调研组专家就涞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和困惑,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对需要向中央和省级层面反映的问题,调研组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段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河北日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