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驱动发展 引领未来
日期: 2018-01-29  来源:河北民革
【字号:

在河北省两会上,记者发现很多代表的关注点在“创新”上。河北省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委驻会副主委梁立敏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看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前沿技术渗透广泛。中共河北省委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我们的底子较薄,创新的实力不足。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应立足传统、突破传统,发展高新产业,依靠高素质人才。

围绕如何增强河北的创新力,河北多个民主党派组织和政协委员纷纷出实招,献良策。

创新驱动民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民革河北省委在调研中发现,河北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社会知名度低,很难得到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的支持,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短缺,科研能力弱,税负过重。民营科技企业目前税负叠加在一起,多数研发型民营科技企业要占总收入的7%以上,有的甚至占10%以上,这不利于科技的投入与创新。为促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民革省委建议应力解融资难题,政府要积极争取有利于企业融资的政策规定,简化手续,降低贷款的门槛。尽快发放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运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利用国家发展金融宏观政策,兴办由金融机构审批成立民间银行,或成立由政府审批的小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有序集中注入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加大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有利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河北省有12万多家制造企业,工业总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六位。但是,随着资源环境制约加重,企业发展的空间不断减小。民进河北省委建议“完善河北省工业设计创新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把区域资源优势转换为转换成产业优势。以河北省制造产业为平台,吸纳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构建河北工业设计创新智库。如在河北省设立高规格的面向全国工业设计创新赛事。优化工业设计创新环境,从而促进河北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进而使全省工业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综合影响力。

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二十位的城市中,河北省无一入选。如何破解?九三学社河北省委通过调研提出“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度融合”的建议。针对政策联系实际不够,贯彻落实不力;经费投入分散,缺乏绩效监管;资源要素条块分割,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统筹资金分配,强化绩效管理。打破部门、单位分散资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格局,整合各类产业发展的财政性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经费,设立科技发展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引导带动银行、担保、保险、风投等金融机构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决策支持、金融服务、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已经启动,河北省初步形成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如何以此为契机发展大数据产业?民进河北省委会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适时成立全省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消除数据孤岛,推动五个基地数据共享,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整合。加快统一数据标准,推动开放数据公共资源。政府需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等标准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开放与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营造大数据产业环境。通过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联动,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升工业大数据服务水平,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结合省优势工业产业,开展工业大数据技术、产品、平台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及产业化。

针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层次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民盟河北省委建议通过有效措施加快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和出台一批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雄安新区和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设立等重大机遇,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高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园区,搭建高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建设京津冀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技术转移服务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在重点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和支持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行业内企业参与,共享研究成果,带动行业发展。

创新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无论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还是传统产业升级或发展新兴产业,多个民主党派组织和政协委员都突出强调了人才资源。针对河北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世界前沿的领军人物,政府引智资金及政策环境支持力度薄弱等问题,九三学社、民进、民盟、民革河北省委和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把“招才引智”放在首位,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引进国际科技前沿高水平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做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配置与优化工作。充分利用京津富集的人才智力资源、有效承接京津人才智力辐射和产业转移,建立重点科研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建立可持续性人才引入机制。

二是建立创新能力强、人才优势互补的科研团队,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和多层次的目标系统管理,形成灵活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是加大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力度。建议新引进并与河北省企事业单位 签订 5 年及以上工作合同,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全职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和生活补贴;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读书等方面给予相关的配套政策支持,以便长期留住人才。完善对获得奖项荣誉的科技人员进行相应奖励的制度,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实施成果转移转化。

四是建立政、产、学、研、管五位一体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申报创新引智基地,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创建双创基地,组建合作团队,对接生产企业,共享产学研人才资源,促进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段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河北日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