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合村,感受原生态
日期: 2017-11-28  来源:河北民革
【字号:

编者按:2017年第十一期河北省政协《乡音》杂志刊登了河北邯郸民革党员袁士坚撰写的《走进五合村,感受原生态》一文,现予转发。

磁县五合村自入选“全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后,来此旅游的人不断。这个村位于太行山腹地,海拔较高,四周群山环绕,东南漳河穿过,邯郸跃峰渠绕村南、东、北而过。平均海拔580米,植被繁茂,村庄周围有多处溶洞景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植物。是冀南地区少有的人与自然原始生态“世外桃源”。

五合村东连磁县都党乡同义村白龙庙(刘少奇、邓小平、王维纲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战斗过的旧址),西通漳河小三峡和陶泉炉峰山,南接河南河北南北羊城、北毗白土镇上寨村,山清水秀,旅游景点丰富。村子由老孟沟、砚壑沟、寨峪、西南壑、小栲栳五个居民点组成,因此叫作五合村。村落有一条古河道,往东流水,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95%,主要集中在小栲栳、寨峪、西南壑三个居民点,典型古建筑有三座古炮楼、两座庙、二顶石券、六七十年代跃峰渠等。还有传统房屋、古树、石街、古井、窑洞。村内建筑延续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多为明清建筑,一些风格甚至延续了魏晋南北朝的格局。村庄至今保留大量的石磨、石碾和传统油坊等传统生产用具和空间,很多都还在使用,因此,也被称为“活态”的传统文化古村落。

村内的三个炮楼,建于民国九年,现保存完整的一处,有十余米高,纯石头砌成,分共三层,顶层有观望四面枪眼,主要用于防范土匪。三个炮楼成品字结构,互成犄角,可相互照应,在民国时期防土匪、抗日战争中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1940年,数十名八路军曾在该村老孟沟驻守,现在还留存有弹药箱。

村北山间有一处溶洞群,主洞深500米,高16米,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钟乳石千奇百态,形态各异,相传汉刘秀在此屯兵驻守,躲过王莽追杀。后来,刘秀在这里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为了选拔人才,刘秀让军士在附近的一座山势较陡的山场开展比赛,如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登顶的人,即被提拔为军官,后人把这座用来选拔军官的山场命名为好汉坡。另一处,枯井洞又称无底洞,相传南方盗宝人盗宝时,从山的顶峰发现一奇洞,从里面盗走8条玉带,里面还剩一条,已经和山体融化在一起,盗不走,后人都不知此洞有多深,因此得名枯井、无底洞。其中有一处溶洞叫天井洞,别号中南山,传说为九龙圣母修炼成仙之处。内塑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神像。此处人杰地灵,香火旺盛。另还,村内有黑龙洞等溶洞,供有龙王佛像,每逢干旱之年,当地居民去祭祀求雨,数日内必有甘霖喜降,有求必应。

始建于1975年,1977年建成通水的邯郸跃峰渠,从村中山崖间贯穿而过,顺山势蜿蜒于峡谷之中,绕山越峰,村内长度约3.4千米,渡槽1个,跨度50米,穿透3座山峰,涵洞4个,其中愚公洞800余米,好汉洞500余米。村东斗天闸,气势恢宏,与都党乡长江渠相接,上书“牵漳穿太行,灌溉万亩田”的标语,时代特色期限浓厚。村下十里洞,曲径通幽,至白土村东南,全长5186米,是大跃峰渠上49个隧洞中最长的一个隧洞。约十华里,因此人称“十里洞”。洞两侧书写毛主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联。充分体现了“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跃峰渠精神。这种精神已超越时空,化作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索家大院,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位于寨峪沟上,索家世代经营附近数十亩富饶的土地,积累了颇丰的财产,引起了附近土匪的注意,数次到这里抢夺财产,后来,索家大院为了防范土匪抢劫修筑了十分坚固的索家大院和索家炮楼,并招募武林高手看家护院,一日,又有土匪伺机抢劫,索家大院一名壮士朝天鸣枪,正在飞过的一只乌鸦应声落地,土匪看到后惊叹枪法之精准,仓皇逃跑,索家大院之后再也没有土匪骚扰。

李家大院,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民国时期在当地名震一方,李家小姐身姿聪慧,相貌出众,登门求亲者踏破了门槛,但是,李家小姐始终没有寻到如意郎君,人怕出名,猪怕撞,李家小姐引起了远在数十里的强盗的关注,一日深夜,土匪出动了数十人前来抢亲,李家人听到响动后,紧闭院门,护院壮士登上炮楼对准土匪就是几枪,无奈,土匪人多势众,小姐就在忙乱中被土匪掳上了马车,李家人在后面紧追,此时,听到消息的附近炮楼也响起了枪声,为首的炮楼长老向土匪喊话,要么留命,要么留人。并向一手持火把的土匪射上一枪,火把瞬间熄灭,土匪头目见枪法如此神准,只好放下李家小姐,四处逃命去了。另外,还有一龙家大院,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所属张相国义勇军曾在此驻军,一边抗敌,一边生产,这里成为抗日兵工厂,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山里的石头生产的石雷威力凶猛,杀敌无数,现存的义勇军生活用品和弹药箱成为烽火岁月的有力见证。

我曾在该村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年9月份,当山里的柿子成熟的时候,山里的村民就会用传统的石磨、石碾磨出来白面,烙成葱花饼,再抹上树上完全长熟的柿子汁,又甜、又咸,让人回味无穷。当地土特产、中草药、干鲜果数不胜数。

目前,古村落保护完整,古建筑保存完好,传统村落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责任编辑:段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监督我们| 举报平台

本网站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  冀ICP备2023002622号-1

技术支持:河北日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