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8日,容城县官微发表了《我愿化作新区大厦的一颗坚固的奠基石》文章,详细报道了民革党员、平王乡人大副主席马国东同志的驻村扶贫工作。有网友留言“马国东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现予转载。

马国东(前排左二)和其驻村工作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雄安新区自4月1日公布至今,已经近五个月了。
早在新区公布之前,按照容城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土地违法清理整顿工作的安排,民革党员、平王乡人大副主席马国东同志就与县老干部局的部分同志,组成驻大先王村工作组,进行村中在建停工户的稳控、慰问、劝阻和解释等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不增添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尽最大努力保障了所驻村老百姓的各项权益,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作为雄安新区一名基层的民革党员、乡镇干部,马国东同志自2012年调到平王乡任职后,就开始分包平王乡大小先王村已经六年了。 在这六年中,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到村支两委的换届、小到邻里之间的矛盾,马国东同志时时刻刻惦记在心,铭刻于脑,付诸在身,全身心地投入到包村的各项工作中。
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心中,做一名合格的民革党员。大、小先王村,总共有人口2100余人,近500户。村里除了农忙时节种地外,经济来源以服装加工、拉链生产工业为主。近期,按照新区和县委、县政府的“两断三清”工作精神,彻底治理整顿“散乱污”等环保污染企业,清理常年积累的垃圾大坑,两个村的垃圾、保洁工作彻底交给保洁公司,真正使大、小先王村街道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彻底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新区的建设中。

在4月12日,雄安新区刚刚公布不久,按照上级的工作安排,马国东同志被抽调到容城县午方西庄驻村工作组,全力支援重点村的驻村工作。马国东同志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对自己的重大考验。在外派借调驻村期间,马国东同志与其他乡镇兄弟并肩作战,分包午方西庄 137户,574人。分别逐户走访,每户人家入户调查不少于三次,在宅基面积、房屋面积、户籍人数、就业状况等,逐一登记造册,填报统计表格,做到了底码清、户数明,矛盾化解清零,真正与村里老百姓交朋友,为午方西庄整体工作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6月22日新区新闻公布了草帽哥的事迹,作为午方西庄驻村工作队一员,马国东与其他同志一起,头戴斗笠,与老百姓一道,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在夏粮抢收抢种、运粮道路平整维修、秸秆禁烧等工作,挥洒汗水,每当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他开心一笑,鼓舞大家说“我们都是新区的草帽哥”。

在单位他是好干部,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好父亲。新区成立,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休息日概念的常态化工作中,抽出时间照顾家人,成了奢侈的事,他常说“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是我前进的动力”。早在雄安新区公布之日,马国东同志的儿子马泽恩刚刚出生还不到五个月,照顾妻儿子女、统筹单位工作,真正做到顾家、顾单位、顾所包村百姓三不误。每天,他游刃在家里的厨房、单位的办公室、驻村工作的百姓家中,变幻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接到气象部门的通知,大雨,大先王贫困户李金城家的房子,必须铺上塑料布,防止屋顶漏雨;苏金山老哥俩家的房子,都一百年了,下大雨肯定住不了,必须搬出去,躲避”。“乡里通知,下午三点,会议室开会,传达新区会议某项工作精神、研究村里换届等项工作”。“老婆来电话了,叮嘱开车注意安全……”“上初中女儿打电话了……”。
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我愿做一颗小小的石子儿,为家庭的幸福撑起一片蓝天,为驻村工作的任务挥洒汗水,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垒筑基础,我愿真心实意地化作新区大厦的一颗坚固的奠基石。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