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要放暑假了。每当学期的最后一堂课,河北经贸大学教授马胜祥总要再次告诉同学们:“我的手机号码和邮箱永远不变,我所教过的课程随时接受同学们的咨询、答疑和召回。”十几年来,他一直这样。“美国利率调整对我国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十年前毕业的一个很有心的学生。马教授在今年寒假期间,认真回答了他咨询的问题。
这等自信、乐观,他的底气是什么?马胜祥说:“是真诚。只要没骗人,什么也骗不了你。”作为研究金融专业的知识分子,在教师的岗位上,他用真心实意从各方面关爱学生;在经济领域,他用苦心研究真诚表达赢得了尊重;作为民革党员、河北省政协委员和省政府参事,他胸怀大局深入调研,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建真言献良策。

根植校园 他是学生的贴心人
有同学说,我们走出校门,能乘上直达火车站的公交车,这个方便是马胜祥教授给呼吁来的。石家庄新火车站刚开通时,因没有直通的公交车,地处该市最北部的河北经贸大学、河北体育学院、武警指挥学院等几万名学校师生出行极不方便,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马胜祥连续两次撰写“关于开通新火车站到学府路公共交通”的提案,终于受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予以解决。
不仅如此,他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中的“问题”。
2005年,在他第一次任教《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时,发现教材老化,缺乏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他就自编教学讲义近20万字,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改革发展的成果,便于毕业后顺利投身社会实践。在讲授《投资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课程时,他针对教材与现行银行信贷体制、项目审批制度脱节的现象,结合案例、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编写了新的课堂讲义。他在调研中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他的授课一直受到学生好评。
针对在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撰写、反馈有代表性的提案建议。如针对大学毕业与四、六级英语成绩挂钩的现象,早在2009年民革中央组织的全国会议上,他大会发言提出“应淡化外语学习,强化专业实习。”
同学们称他是良师益友。有毕业多年的学生,每逢年过节,都会给马教授深情地问候。曾经有个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注册会计师”课程三年,临近考试由于压力过大、惧怕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原来是这个同学家境不好,本想拿个资格证回报期望值很高的家长。为了让学生放弃压力走出困惑,马教授抽空就与她交谈,并给她提供一些书。现在,这个学生事业发展得很好。2009年,该校一个学生暑假带着养母打工以赚取学费,由于养母精神不佳走失。马教授了解后,主动资助了该学生3000元,帮助其完成最后一学年的学业。
“我理解学生”。 从农村娃成长为大学教授的马胜祥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同学们,只要心正,意诚,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马胜祥198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金融专业,先后从事过银行信贷、保险、证券、房地产等工作。1995年和1998年先后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和心理学系研究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他又到藁城市挂职副市长,主管金融工作。他当初离开“挣钱多、薪水高”的银行工作到学校来,好多人不理解。他说:因为喜欢。我看重金钱,但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金钱更重要。高校教师职业为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和自由思考的时间。随心而走,在真诚服务学生的同时,马教授收获了累累硕果。
苦心研究 他是中小企业的知心人
从现象中,发现存在社会经济中的隐患问题,未雨绸缪,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那是怎样的智慧和担当?马教授回答的简单,找准切入点,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
近来,于欢“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来源于一场高利贷风波。高利贷的存在,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秩序扭曲的一个恶果。早在2006年,马胜祥就针对河北省企业融资难和资金外流严重现象,率先提出构建“河北金融总部”的观点,建议打造石家庄和唐山南北两个“银行金融总部”,成立“总部在河北省的保险公司”和专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集团”。建议得到了河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河北银行”、“燕赵保险公司”的成立,以及其他地市城市商业银行陆续成立提供了参考。2015年初,他再次提出“完善河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得到主管副省长的批示。同年11月底,“河北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为有效缓解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供了保障。
在马教授的倡议下,2009年“河北经贸大学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成立,先后接受了40余家企业的委托,协助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贷款申报书等,并取得了委托单位的认可。“中心”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成为河北省高校中的“唯一”。 “中心”举办的讲座遍及全省10个地市,100余场。2009年11月,“中心”参与组建了“河北省民营经济投资与项目促进会”,并任常务理事单位,马教授任副会长。2015年6月发起并参与成立“河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为常务理事单位,马教授任研究会副秘书长。几年来“中心”先后承接各类研究性课题15余项。
几年来,他围绕研究方向和领域,先后在《人民政协报》、《求是》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课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问题研究”荣获2012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一等奖;主笔撰写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南、发展指南和融资指南》三卷本,由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作序出版;应邀参加“2011中国(河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提交论文“强化金融有效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荣获一等奖。他的多项课题成果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马胜祥也被称为中小企业的“知心人”。
胸怀大局 他是求真务实的专家
谈起自己的成长,马教授说,我感恩三位领路人:河北经贸大学原书记于刃刚教授,是带领我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导师;原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路富裕先生,引导和鼓励我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思考和研究;现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主委卢晓光先生,高标准、严要求,指导我如何撰写好提案,鼓励我建真言、献良策。他把感恩渗透在他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中。
作为两届河北省政协委员,他累计撰写提案和调研报告、社情民意20余份,其中有2份提案被主管部门列为1号提案。几年来,他撰写的多项建议和调研成果,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多次被评为民革河北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民革全国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先进个人。
作为河北省政府参事,他结合承担省政府参事室的重点课题“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民间资本实业投资下降,PPP模式不温不火的现象,经过广泛调研,撰写了《关于县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调研》、《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引领民间资本投资的建议》,提出“PPP模式的中国化、地方化”建议,两项成果都得到河北省领导的批示。
2007年加入民革的马胜祥说:“这个组织向心力强,党员之间很真诚,这里也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平台。”他积极参加民革中央、河北省政协和民革河北省委组织的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建言献策。2008到2010年应邀三次参加“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论坛”,先后四次参加“京津冀晋蒙民革区域经济论坛”,并分别作主题发言;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他提出的“共建京津冀示范园区”建议,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站认定为“权威观点”;他撰写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让教育协同起来”和“固安县政府和华夏幸福的PPP模式”等内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胸怀大局,思维敏锐,针对“民资办银行”撰写了“民资投银行要三思”;根据国家出台的为民营经济减负的政策,他提出“让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建议等,都先后发表在国家主流媒体。他撰写的“关于将石家庄市‘大气办’调整至石家庄市政府的建议”得到省委常委和市委书记的批示,并获得2014年“人民建议”一等奖。
尽管因说真话,也曾遭受过有些人的冷遇和开发商的恐吓,但他说,选择真诚,能焕发大义的光芒。马胜祥表示,我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认真履行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406号